声学是物理学中最早深入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随着19世纪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机械波的产生、传输、接收和测量技术都有了飞跃发展,此声学从古老的经典声学进人了近代声学的发展时期。近代声学的渗透性极强,声学与许多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地学、环境等)、工程技术(如机械、建筑、电子、通讯等)及艺术领域相交叉,在这些领域发挥了重要又独特的作用,并进一步发展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从而逐步形成为独立的声学分支。如非线性声学、量子声学、分子声学、次声学、超声学、光声学、电声学、热声学、建筑声学、环境声学、语言声学、物理声学、生物声学、水声学、大气声学、地声学、生理声学、心理声学、音乐声学及声化学等。所以声学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同时又是一门艺术。
声音作为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其物理特性特别是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体对声音的感知,声波根据频率与人类听觉之间的关系,分为次声波(频率<20Hz)、可听声波(频率20Hz-20000Hz之间)、超声波(频率>20000Hz)三大类。
次声波由于频率极低,很难被人类感知,但广泛存在自然界以及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军事活动,人体主要组织器官固有频率与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在同一频段,次声波通过共振引起人体器官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随着声压级的增强,次声波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也由对健康的有利效应转为对健康的有害效应。如低声压级次声波(<100dB)作用会引起健康成人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的现象,而高声压级(>130dB)次声波会引起从头晕、恶心、心神不宁到多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可听声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人类研究最多的环境物理因子,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角度声音可分为乐音(音乐)和噪音两种。乐音是由发音体有规律地振动形成,听起来轻柔悦耳,这种声音是多数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例如,经常听到的乐音如美妙的音乐、动听的歌声,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对健康有利。噪声是指发音体的不规则振动,其音强较大,听上去不和谐,甚至刺耳,各种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还能损害人体健康。噪声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虽然不及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严重,但其危害的普遍性却远远超过二者。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在物理特性超声波方面方向性好,在密度较大的固体及液体中传播距离远,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因此在测距、工业探伤、医用B超声、清洗、焊接、钻孔、碎石、杀菌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